团子加载logo

土木工程学院民族文化传承暑期实践团:青春邂逅湘绣,在博物馆解码民族文化基因

点击次数: 次  时间: 2025-09-02 17:37  作者: 杨文宇

当暑期“三下乡” 的青春活力,与湖南湘绣博物馆的千年传承相遇,一场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在丝线穿梭间悄然展开。7月6日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民族文化传承暑期实践团走进这座承载湖湘文化密码的殿堂,以青春之眼探寻湘绣里的民族文化根脉,用行动书写非遗传承的崭新篇章。

一、针法里的民族审美:从套针掺针看文化传承

踏入博物馆,“套针绣与掺针绣对比” 展品,瞬间抓住众人目光。左侧套针绣牡丹,色彩层叠如天然晕染,恰似传统工笔花鸟的细腻;右侧掺针绣牡丹,针法灵动间藏着写意的洒脱。这不仅是两种针法的碰撞,更是湖湘儿女对 “美” 的独特理解 —— 既追求细腻写实的精致,又饱含灵动自然的意趣。

实践团成员自主探索针法奥秘,发现套针绣需依色阶层层铺绣,这一过程既考验耐心,又强调秩序,恰似湖湘人在传承中坚守根本、勇于创新的智慧;掺针绣注重丝线交融,如同当地文化兼容并蓄的胸怀。大家感慨,一根丝线能“劈丝如发”,藏着民族工艺对极致的追求;不同针法“和而不同” ,映射出民族文化的包容密码,道出湘绣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深层价值 。

二、绣品中的民族故事:花鸟间的文化共鸣

抬头望见那幅花鸟湘绣,浅蓝天幕下,樱花肆意绽放,蓝羽鸟儿停驻枝头。这不是简单的自然描摹,而是民族文化的诗意表达。樱花象征春日生机,呼应湖湘大地“敢为人先” 的奋进精神;鸟儿传递 “自由灵动” 的文化基因,恰如湖南人 “经世致用” 的务实与浪漫 。

三、文化根系:湘绣背后的民族精神传承

深入探寻,湘绣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民族精神的“接力棒”。历代绣娘 “择一事终一生” 的坚守,恰似湖湘先辈 “心忧天下” 的担当;创新融合的勇气,呼应着 “敢为天下先” 的湖湘精神。实践团成员感慨:“湘绣里的民族文化,是看得见的‘精神密码’,我们传承湘绣,就是守护民族文化的根与魂 。”

7月6日的湖南湘绣博物馆,青春身影穿梭于丝线与历史间,民族文化的基因,在针法传承、创意传播中持续激活。这场 “青春邂逅湘绣” 的实践,像 “三下乡” 赋能乡村文化一样,让古老非遗与民族精神,在年轻世代找到新的生长土壤 —— 当湘绣的丝线继续穿梭,民族文化的故事,也将在青春传承里,永远鲜活、永远滚烫。

撰稿:肖坤鑫

摄影:肖坤鑫

一审:刘昕 二审:孟令闯 三审: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