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明天还有瓶子吹气球实验吗?”暑期傍晚的长沙市岳麓区泽盛社区,刚结束一天辅学课程的小学生兴奋地向家长分享见闻。这个暑假,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的志愿者们走进社区,与泽盛社区合作推出“少年逐光·益起成长”和“邻里学堂”双轨辅学项目,为社区小学生打造融合趣味、知识与实践的成长乐园,探索出高校赋能社区教育、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一、精准对接需求,校社携手筑平台
为响应建设教育强国号召,解决社区部分家庭暑期教育辅导资源不足的问题,中南大学地信学院团委与泽盛社区居委会经多轮调研沟通,策划了此次暑期辅学活动。社区提供教学场地并协助宣传组织,高校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组建两支由责任心强、专业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生骨干组成的实践团队。双方协作构建“场地+人才+专业”的资源互补闭环,为孩子们量身定制暑期成长菜单。
二、分层教学趣味浓,知识实践巧融
项目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了分层化、趣味化、实践化的课程体系。
面向1-2年级学生,“少年逐光·益起成长”项目主打“玩中学”。志愿者将知识点转化为趣味游戏与实验:通过仓颉造字故事,让孩子认识汉字起源的同时理解“秩序”“礼貌”等品德;借助“气球吸纸片”“瓶子吹气球”等实验,让静电现象、化学反应等抽象原理直观可感;利用《小猴问路》故事绘本,引导孩子在情境模拟中掌握求助技巧。黏土手工、纸飞机大赛等活动,释放了低年级孩子的想象力,锻炼了动手能力。
针对3-5年级学生,“邻里学堂”侧重“做中悟”的项目式学习,展现地信学院专业优势:“古生物侦探社”中,孩子模拟沉积岩层形成、埋藏贝壳,理解化石奥秘,探究恐龙灭绝之谜;“小小地理学家”课堂上,学习地图三要素后,孩子化身社区设计师绘制个性社区地图,通过寻宝游戏将理论转化为空间思维实践。此外,垃圾分类数据分析、膳食营养金字塔设计、急救技能实操等课程,联结生活实际,提升孩子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三、三方协同育新苗,成效显著氛围浓
活动是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的实践。亲子科普运动会、矿物拼图竞赛等活动,让家长见证孩子成长。“学生讲课”环节中,孩子自信向家长汇报所学,增强成就感与亲子互动。实践团队通过每日教学简报和家长微信群的实时分享,与家庭、社区紧密沟通,关注孩子习惯养成与兴趣发展。
低年级孩子专注的眼神、创意手工作品,高年级学生的调研分析、健康餐单设计及团队协作表现,都是成长的鲜活注脚。家长对活动效果满意,强烈希望项目长期开展。
四、小课堂书写大文章,点亮未来共成长
“以前暑假孩子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现在天天盼着去社区上课,回来还滔滔不绝讲新知识,变化真大!”一位社区家长感慨道。此次辅学实践将高校智力引入社区教育,填补部分家庭教育资源空缺,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儿童。从矿物标本进课堂到分析社区垃圾数据,既是专业知识下沉,也是教育理念的创新。
这堂校社联手的暑期大课,是中南大学学子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基层的体现,也是泽盛社区深化为民服务、提升教育品质的创新。它探索出可复制、可持续的校社联动、协同育人新模式,为社区少年点亮成长之光,为推动教育公平、建设学习型社区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撰稿:申冰倩 胡华凤
摄影:申冰倩 胡华凤
一审:刘琦 二审:孟令闯 三审:唐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