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至3日,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智启未来·艺路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湖南湘江新区白箬铺镇光明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AI艺术素养提升”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光明小学地处湘江新区白箬铺镇光明村,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小学。此次实践活动依托学校“四位一体”美育课程模型,聚焦留守儿童艺术学习资源匮乏、科技接触机会较少的问题,量身打造了系列AI美术课程。
为保障孩子们顺畅体验AI创作,实践团提前筹备了多台平板电脑,预装了免费且适合儿童操作的AI软件。课程中,团队通过《艺术盲盒:乡村故事接力画》《祖孙AI合作画:我的童年vs祖辈的童年》等课程模块,引导孩子们从身边熟悉的场景中汲取灵感。
“光明村的稻田,金黄的麦子,风吹麦浪,中间有个戴斗笠的稻草人”—— 在志愿者的耐心引导下,孩子们认真梳理想法,输入关键词,期待着屏幕上的 “魔法”。当AI生成基础画面后,他们纷纷拿起笔,为稻田添上 “小野花”,在池塘旁画下 “大树”,用独特的细节赋予作品生命力。
“我们希望通过AI技术降低绘画的技术门槛,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创作者。”实践团负责人表示,“课程设计的核心,是让孩子们用科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在创作中发现身边的美。”
为帮助孩子们在课程结束后继续探索AI艺术,实践团精心编制了《光明村AI艺术小向导》手册。手册以“AI就在身边”为核心,用光明村场景举例,通俗讲解AI知识与AI绘画、AI音乐工具的基础操作,还收录了课堂AI艺术创作的技巧公式以及适合儿童的AI学习资源推荐清单。
课程结束后,许多孩子表示“更喜欢画画了”“学会用AI工具创作”,也有孩子提到“发现了家乡光明村更多的美好细节。”实践团成员表示,看到孩子们从一开始对AI工具的陌生,到后来能熟练输入关键词生成作品,发挥想象力,还主动分享家乡故事,大家真切感受到了课程带来的改变。
光明小学校长刘立华对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这种创新课程模式不仅丰富了学校的美育教学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家乡的热爱。
撰稿:戴安琪
一审:梁慧 二审:孟令闯 三审: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