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子加载logo

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星火传承人”实践团走进周公馆—用镜头“再现”信仰坚守

点击次数: 次  时间: 2025-08-18 20:11  作者: 蒋周晗

嘉陵江风拂过中山四路,梧桐树荫交织出岁月的纹路。8月15日上午10点,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星火传承人” 实践团的同学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进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曾家岩50号——中共中央南方局曾家岩周公馆旧址,在青砖灰瓦间开启一场与隐蔽战线历史的深度对话。

实践团成员首先驻足于周公馆大门前,凝视着门楣上 “曾家岩50号” 的石刻门牌与 “中共中央南方局旧址” 的标识牌。这里曾是周恩来同志在重庆公开工作期间的主要驻地,也是南方局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联络民主人士与国际友人的重要场所;表面是国民党政府分配的 “合法办公地”,实则是在敌人严密监视下搭建起连接党与各界力量的秘密桥梁。

步入馆内,木质楼梯与斑驳墙面瞬间将同学们带回烽火年代。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仅十余平方米,一张木桌、两把藤椅、一个旧书柜,便是他深夜处理工作、接待同志的地方。沿着狭窄楼梯上至二楼,实践团看到了当时工作人员的起居环境——狭小的床、破旧的书桌,它们接下了一滴一滴的汗水,支撑过一个个火热的灵魂。

本次实践的核心环节,“红岩微党课” 拍摄工作同步开展。实践团成员分组行动,有的围绕 “地下党的工作交接” 主题,在当年用于传递情报的后门小巷取景;有的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核心,在会客室还原历史场景并录制讲解视频;还有成员结合数字资源,将展柜中的实物与线上历史档案对应,丰富微党课的内容层次。

临近正午,实践团沿青石板路离开周公馆,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同学们的脸上,汗水浸湿了衣服,面对嘉陵江大桥下的滔滔江水,不禁感慨历史的洪流也是如此,老一辈革命者坚定的信仰,不畏艰险、克服万难的不屈意志在大家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这场实地探访,不仅让同学们读懂了周公馆作为 “红岩精神重要载体” 的历史意义,更让红色基因在青春的感悟与传承中愈发鲜活。

今天是8月15日,1945年的今天,随着日本《终战诏书》的发布,中国抗日战争正式取得了胜利,无数中华儿女的流血与牺牲终于得到了回报!在过去两天的实践学习中,实践团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周总理及老一辈革命者为了抗战不懈奔波、中国人民在战火下的不屈意志。实践团成员有感而发,在其他参观者的寄语旁写下了对祖国的虔诚祝愿。

                            撰稿:辜陈双

                            摄影:辜陈双 蒋周晗 王小尧

                    一审:谢昕蕊 二审:孟令闯 三审: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