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子加载logo

“黔路同心进古寨,筑梦同行共振兴”——中南大学黔路同行支教团赴铜仁楼上村开展暑期支教与基层调研

点击次数: 次  时间: 2025-07-26 15:00  作者: 张靖海

2025年7月,中南大学“黔路同行”支教团在学院团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奔赴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楼上村,以“教育帮扶+社会调研”双轨模式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暑期实践。团队不仅为当地百余名中小学生提供多元课程教学,更同步深入田野开展三项专题调研,探索高校青年服务乡村发展的创新路径。

支教课堂:点燃山区学子梦想火种

在楼上村的夜校教室里,支教团开设了“梦想赋能”特色课程体系。除语数外基础学科辅导外,团队创新设计“美育特色课程”“普通话趣味小游戏”“软笔书法家”等模块,通过户外绘画、乐曲学习、续写故事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文化自信。这些课程也为团队的“推普实践”与“乡村美育调研”提供了鲜活样本。

田野调研:把论文写在黔东大地上

教室外,支教团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背上调研包、脚踏泥土路,分三组开展专项实践:

1. 乡村振兴组:小组通过走访村委会、村庄商户和农户家庭,围绕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三大主题,结合农户家庭具体情况,将古村落文旅开发、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等基本情况进行调研,收集产业发展瓶颈与民生需求,探索适合楼上古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路径模式;

2. 推普实践组:在对中小学生课堂测试的基础上,小组深入村户,通过走访、针对当地大学生的问卷发放等形式,制作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表,按照年龄层次调查,探索国家通用语言普及新方法;

3. 美育调研组:小组在授课过程中融入美育素质拓展主题,结合支教课程实施效果,对当地中小学的美育资源、师资缺口及家校认知展开系统分析,为后续美育帮扶计划提供数据支撑。

双向赋能:青年与乡村共成长

这次实践让我们读懂了中国乡村的脉搏。支教团白天辅导调研、傍晚授课、研讨的日程,见证了青年学子从“象牙塔”到“黄土地”的蜕变。 团队在此过程中不仅形成三大主题的专题调研报告,更为楼上村的孩子们带去丰富的知识与欢声笑语,并与村委会建立长期联络机制。

此次行动是中南大学“黔路同行”支教团推动社会实践“课程化、项目化、阵地化”的典型缩影。未来,“黔路同行”支教团将继续深化“支教+调研”双轮驱动模式,让青春汗水浇灌黔东沃土,以青年智慧赋能古寨新生。

撰稿:陆光锐

摄影:张靖海 陈欢

一审:樊媛 二审:孟令闯 三审:唐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