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子加载logo

把知识种进乡野,让青春扎根泥土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助力课业辅导,深耕基层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举行

点击次数: 次  时间: 2025-07-19 00:33  作者: 黄怡

7月8日,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绿意赋能”公益服务团踏着晨露而来,与兴旺村村民委员会并肩,在这片土地上写下 “课业辅导”与 “基层实践”的青春注脚。

活动按年龄分班教学:小学班开展趣味能源课并制定班规;初中班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志愿者结合乡村实际讲解电线老化、湿手触电等隐患,孩子们认真记录要点。

7月9日,小学班开展知识竞赛,“积分换奖励”机制点燃学习热情。孩子们踊跃抢答,课堂气氛热烈非常。初中班的物理实验课上,孩子们亲手连接电路,当小灯泡亮起的瞬间,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欢呼。通过动手实践,他们直观理解了电流原理,科学探索的热情被充分点燃。

7月10日,志愿者们为小学班同学讲解细菌、昆虫和鲨鱼等百科知识,此外还进行了暑期安全教育及相关知识抢答,加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初中班开展了能源知识科普活动,为同学们介绍了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利用以及能源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7月8日下午,兴旺村乡间小路上,李书记的车载广播循环播放着“秸秆禁烧,利国利民”的宣传。宣传间隙,他带志愿者来到村东头水稻田。这片地原属村西一户白血病患者家,男主人病重无力耕种。经土地转让后,李书记包干种植,承诺粮食收入先补贴其家药费。田水映着他的身影,田埂间散发着基层工作的温度。

走访村里的工厂时,志愿者们看到了乡村的另一种模样:电子配件厂里,几位阿姨正熟练地组装零件。“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顾娃。”一位女工的话,让“乡村振兴”四个字有了温度。

7月10日的土地延包现场,志愿者们成了“政策翻译官”。面对村民“延包后地还是我的吗”的疑问,他们蹲在田埂边,拿着政策宣传单一点点解释。

这场持续几天的初期实践,在孩子们心里漾起求知的涟漪,也让志愿者们对“基层”有了更鲜活的理解。青春的实践从不停留于初见,那些在兴旺村播下的种子,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扎根、生长。

撰稿:朱婧瑶 杨智成

摄影:米全蓉

一审:朱芳芳 二审:孟令闯 三审:唐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