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子加载logo

当春山遇见诗行: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学巡礼 ——杨雨老师春日诗享荟精彩回顾

点击次数: 次  时间: 2025-04-13 21:36  作者: 洪佳蓉

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一体化建设,响应中南大学2025春季登山节的号召,增强同学们的诗词文化素养,由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南大学)、共青团中南大学委员会主办,共青团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委员会、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学生会承办的杨雨老师春日诗享荟顺利举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南大学)、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共青团中南大学委员会、中南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相关领导、负责人出席了本次活动。来自中南大学各学院和中南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百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吟唱引诗步,云深绕春山

中华经典吟唱团以一首《山行》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婉转的吟唱在空气里徐徐铺展出 “诗人停驻车马,凝眸远眺那片经霜染红的枫林” 的绝美画卷,现场师生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罗军飞对本次春日诗享荟给予高度期待,并强调品诗与运动并进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在登山中感受自然,在读诗中陶冶情操,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青年。

读名家著作,品诗者人生

“大家觉得,同为旅行达人的李白和苏轼,谁的足迹更广呢?”在课堂上,杨雨教授深入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望江南·超然台作》,带领同学们领悟太白诗中的豪情壮志和东坡笔下的书卷茶香。

杨雨教授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开篇,带领同学们踏入了盛唐的瑰丽梦境。随着她极具张力的解读,诗中“霓为衣兮风为马”的奇幻景象渐次展开,同学们不仅感受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傲骨,更透过云蒸霞蔚的文字,触摸到诗人对现实藩篱的冲决、对自由彼岸的炽热追寻。当诵读声在课堂回荡时,千年未褪的剑气与月光仿佛穿透时空,映照出中国文人精神中永不妥协的生命姿态。

随后课堂转向宋代文脉,杨雨教授以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为镜,勾勒出不同于唐代的另一种精神范式。通过“试新火”“品春茶”等春日意象的解析,揭示出苏轼将儒家济世情怀与道家超然智慧熔铸一体的独特境界。在师生共读“诗酒趁年华”的朗朗声中,同学们不仅领会到宋代士大夫出入世间的平衡智慧,更感受到苏轼在历史洪流中以豁达实现精神突围的生命力。两相对照间,中国文人精神长卷的多元脉络愈发清晰可感。

春日飞花令,诗酒趁年华

飞花令环节,杨雨教授现场出题,围绕“春”“山”主题进行两轮诗词接龙,来自中南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同学们踊跃举手回答,从“春江水暖鸭先知”到二月春风似剪刀”,从“一览众山小”到“空山新雨后”,小同学们表现出对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杨雨老师为表现积极的同学赠予亲签书并合影留念。

春野健姿展,趁兴上春山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健身操舞队带领同学们进行热身运动,同学们跟随《上春山》的节拍,踩着悦动的舞步,为接下来的登山做足了准备。简单的热身运动之后,杨雨教授和同学们组成的登山队伍向着岳麓山顶前进。在登山途中,人文学院的大学生们耐心教授同行的小朋友们吟唱《鹿柴》,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诗为约,以山为笺”,同学们与杨雨教授同行,以步履丈量春意,在飞花令的墨香里碰撞才思,于登顶的酣畅中拥抱春光。这场春日诗享荟不仅让同学们走近自然,在拥抱春日美景时强身健体,更让古典诗词韵味在校园之内摇曳生光。

撰稿:人文学院团委记者部

摄影:曹修禺 张志远 郭繁智 邱志航 刘屿帆 闫佳玮

一审:樊媛 二审:孟令闯 三审:唐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