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进中南学子对螺钿工艺的了解,激发中南学子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热情,2024年11月24日,由中南大学校团委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办、共青团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委员会承办的团子“艺”起来——“琉璃成花,髻簪芳华”螺钿制作体验工作坊DIY活动在中南大学毓秀楼一楼瑶族长鼓舞传承基地顺利开展。
“文化铸魂,润物无声”。制作螺钿是一件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细心与耐心的手工技艺。在认真聆听志愿者讲解制作螺钿的步骤后,同学们投入到螺钿制作中。活动期间,志愿者们也在桌椅间走动,为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服务、答疑解惑。流光溢彩的螺钿背后是手工艺人的匠心独运,同学们在体验中,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艺术之美。
制作完成后,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螺钿工艺,志愿者们还进行了螺钿基本知识科普与知识问答活动,为回答问题的同学发放奖品。科普螺钿工艺的历史与意义时,同学们认真聆听;知识竞答时,同学们踊跃参与。在互动中,螺钿工艺的历史厚重感与非遗手工艺人的工匠精神深入到每位同学心中。
“在这次活动中,我亲身体验了制作非遗螺钿,我感到非常开心。看着那些碎片慢慢拼凑出美丽的图案,我欣赏到了螺钿独特的光泽美,也体会到了手工匠人的细心和不易。我想如果我只是旁观者,我不会有这么深刻的体会,只有成为参与者,才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螺钿工艺。”一名同学激动地说。这次活动是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同学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从自己制作的螺钿中感受自然和谐的审美观念,体悟到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制作螺钿的过程,是深入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更是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的过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青年学生更是义不容辞。未来,中南大学的学生也将携带着此次活动的美好记忆,再次叩响通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神秘之窗,以更加热情的姿态拥抱非遗文化,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青年学子的力量。
撰稿:陈庆宇 肖喻童
摄影:鲍宇豪 胡昊玥 赖美诗
一审:曹修禺 二审:刘聪颖 三审:唐李娜